浴火青年重生擔使命 召志工偏鄉發放
2020-10-07 | 緬甸慈濟志工慈濟在緬甸的紓困發放也已經進入第四梯次,這次預計要在坤仰公鎮這個偏遠鄉村進行發放。但因為交通不便,加上疫情導致封城的關係,外界的志工無法進駐協助,當地志工承擔起責任就近發放,甚至帶著全家人,邀約鄰居和朋友一起加入,從過往受助的角色變成自助互助。
封城困頓 人力扛米解圍
受限於交通問題,運送大米除了要安排貨車運送、還要通過船運以及人工搬運才能送入村莊。為了盡早將物資送到鄉親手中,志工們在發放的前兩天就開始籌畫,借用了當地的兩艘小船,每艘小船只能載二十五袋大米,必須來來回回六次,才能把大米全部送到了三個發放點。
三個發放點當中,最遠的是亞蒂村,需要貨車車程半小時加上船運一個半小時,接著還要用拖拉機來拉物資。又因為雨季導致村莊道路泥濘不堪,沉重的物資常讓拖拉機陷入泥裡,車後還需要兩三位壯丁跟車協助推車才能持續前進。
志工一方面也擔心雨季打亂計畫,與當地居民討論後,決定起用人力來搬運,加快速度也避免夜長夢多。大家同心協力、相互幫忙,把一袋袋的大米扛進村裡,大家踩著泥濘路前行,踏上村裡的水泥路才漸漸寬心。
「感恩慈濟能來村裡發放,往常也是這樣扛著物資進村,這點付出不算什麼。」儘管領取物資之前還得先協助搬運,已經對惡劣環境習以為常的當地居民不以為意,只有感恩。
克服地形和人力問題,密切和在地居民聯絡取得共識都不是容易的事情,圓滿這次發放的靈魂人物,就是坤仰公鎮在地的青年密威喬(Myo Wai Kyaw)。
曾經浴火 重生更加堅強
2008年,十三歲的密威喬因為在家挑燈夜讀,站起時撞到油燈而引發火災,自己也被火紋身,傷勢嚴重,灼傷的皮膚開始漸漸潰爛。為了搶救小生命,密威喬被送到仰光醫院動手術,並由慈濟承擔所有的醫療費用,從整容到植皮等等的治療,經過一段冗長的時間,才讓密威喬能夠痊癒出院。出院時,他向上人發願,說如果將來上學,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許。
當年常駐緬甸的葉慈靖師姊也鼓勵密威喬要記得自己的發願,並給了密威喬一張證嚴上人的照片,告訴孩子如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想師公上人。
因為治療的緣故,密威喬年紀較長後才上學,經常被年紀較小的同學捉弄,也曾經一段時間不想讀書,學會了抽煙、喝酒等不良行為,父母親因而向慈濟求助。慈濟人提醒他要記得當年對師公上人的承諾,當上人的弟子要守戒。心地善良的他,聽到勸導立刻修正行為,高中畢業之後也回歸慈濟的大家庭,投入服務的行列。
2018年密威喬參與慈青培訓後,常隨慈濟人下鄉訪視,漸漸的內心變得開朗,開始願意與人交流,不再因為身體和人不一樣而感到自卑自閉,臉上也展現年輕人的陽光笑容。
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,導致封城無法借助外力來進行發放,密威喬當仁不讓扛起承擔。從籌備規劃,招兵買馬,到交通運送,密威喬親力親為,曾經浴火的他,重生後更加茁壯堅強。
舊照陪伴 發放度過難關
9月26日這一天,密威喬和家人天還沒亮就出發,因為疫情的關係必須分梯次領取,加上需要跑三個發放點,他們必須把握時間,讓需要的人都能拿到物資。
為了控制聚眾人數,村長已經提前通知當地居民在家等候,依照名單和時間表來領取大米和食用油。以五人為一梯次,鄉親有序分組來領取物資。每戶家庭可以領取一袋四十八公斤的大米和一瓶兩公升的食用油,足於他們一個月的溫飽。
密威喬傾全力承擔,全家人都來支持。媽媽多叁叁吳(Daw San San Oo)負責分享慈濟竹筒歲月,分享米撲滿,推動人人落實一把米累積點滴行善助人,讓有意願響應的村民可領取一個米撲滿回家,日行一善,過後再回捐給慈濟去幫助更多需要的人。而密威喬的姊姊雖然懷孕八個月,得知慈濟到村裡發放,也把握機會積極付出,協助唱名和簽印領清冊的程序。
由於行動的限制,許多布展物品無法運送到位,發放現場文宣也沒有慈濟LOGO,密威喬帶了當年出院時,志工葉慈靖送給他的上人照片到發放現場。這一張陪伴密威喬走過重生艱辛路途的照片,見證了他從自卑到再次站起的青春,對他來說意義非凡;他把照片掛在發放現場陪伴災民領取物資,希望給鄉親力量度過難關。
「自己都不敢相信,有一天可以代表師姑師伯們這樣的去分享慈濟。從村民口中聽到除了政府以外,從未得到過這樣的幫助,所以發放的每一場,我都會拿著師公上人的法相跟大家介紹師公,介紹慈濟。」十二年前,曾經遭受火吻的密威喬,在慈濟協助下重獲新生;十二年後,在密威喬的承擔之下,一千一百五十七戶失業家庭得以溫飽。
以善念播種,用愛澆灌,扎根重生後,枝葉將更繁盛。
(整理自:緬甸紓困發放浴火重生密威喬承擔使命利鄉親 簡報 2020/09/26)